牢记初心使命 守护精神家园 ——全力建设中国革命博物馆城
2019-06-08 10:15:26
来源: 炎黄网
0评论
圣地延安,精神家园
延安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是中华民族圣地和中国革命圣地。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全球华人同根同祖的历史见证。宝塔山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中国共产党人乘风破浪的引航灯塔。
党中央、毛主席在这里战斗生活了十三个春秋,领导全国人民夺取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奠定了新中国的基石,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度过了七年知青岁月,留下了宝贵的梁家河“大学问”,赋予了延安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延安有革命旧址44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2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3处,革命类纪念馆30座,馆藏革命文物36774件。宝塔山、枣园、杨家岭等革命旧址星罗棋布,构成全国数量最多、规模最大、跨度最长、级别最高、保护最为完整、内容最为丰富的革命旧址群。这些革命旧址和文物向人们讲述着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光辉历程,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永恒不变的精神家园。
庄严使命,神圣职责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为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提供了宝贵精神财富。延安的革命文物保护工作牵动着党中央的心。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2月来陕西、回延安视察时,专程瞻仰中共七大旧址,并在座谈会上指出,“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我们不能忘记我们是从哪里走来的,永远都要从革命历史中汲取营养和力量”“要保护好文物,让人们通过文物承载的历史信息,记得起历史沧桑,看得见岁月流痕,留得住文化根脉”“要注重发挥好红色文化资源和红色教育基地的作用,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了解党的历史,传承党的优良作风,坚定跟党走”。延安市委、市政府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嘱托作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总要求,在国家文物局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以强烈的政治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扎实开展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延安精神放出新的时代光芒,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
做好减法,恢复风貌
延安中心城区地处狭长河谷地带,一大批革命旧址处于城市中心,与城市居民区、商业区、机关单位混杂,严重影响旧址整体风貌,革命旧址保护与城市建设矛盾日益凸显。为破解这一难题,延安市按照老城核心保护区多拆少建、革命旧址周边只拆不建的原则,启动实施了老城改造、居民下山和旧址周边环境整治、新区建设工程。先后投入资金70多亿元,动迁12.6万人,完成了清凉山、宝塔山、凤凰山、西北局、杨家岭、桥儿沟等革命旧址外围征收安置工作,整治了旧址周边乱修乱建。争取3亿多元资金,对军委三局、军委二局、边区交际处、中国医科大学等30多处革命旧址进行了维修改造,启动实施了枣园、杨家岭、宝塔山、西北局等革命旧址保护提升工程。通过实施一系列的项目,延安老城密度得到疏解、旧址风貌逐步恢复、红色氛围日渐浓厚。
创新展陈,彰显特色
“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在推进本体保护、环境整治的同时,针对展示形式单一、手段落后的问题,延安市注重在提升展示水平上下功夫、做文章。先后建成开放了中共中央西北局革命纪念馆,启动了延安文艺纪念馆、陕甘宁边区革命英烈馆、“三战三捷”纪念馆、抗大纪念馆、延安博物馆等一批博物馆、纪念馆项目。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每一处革命旧址所承载的历史故事,通过幻影成像、场景还原、雕塑小品、半景画等多种方式,让每一孔窑洞、每一张桌子都开口说话,使其更富吸引力、感染力。用足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和网络平台,推进延安革命旧址数字化及互联网+展示系统工程,建成6个数字纪念馆,使展示陈列工作跟上了时代步伐。
法治保障,规划提升
法治建设是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有力保障。2001年,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正式颁布了全国第一部革命文物保护类地方性法规《延安革命遗址保护条例》。2019年,延安市再次提请省人大常委会修订颁布新《条例》,这将有力推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发展轨道。
文物保护工作越深入,延安市委、市政府越认识到,决不能满足于一地、一处的旧址保护、必须从更高政治站位、更大胸怀格局、更长历史时期,系统谋划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印发后,延安市迅速反应,组织力量研究制定了《延安革命旧址群保护利用规划》和《实施方案》,对全市革命旧址保护进行统筹规划,并与城建、环保、交通各项规划多规合一、统筹衔接,全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呈现一盘棋做规划,一张图干到底的良好局面。
以史资政,追赶超越
延安市坚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继续从延安精神和梁家河“大学问”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发挥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优势,着力进行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努力为全党干部和全国人民提供更多精神“钙”片。仅2018年就承接全国各地各类培训班6383期,培训30余万人。红色旅游日趋强盛,游客逐年递增,2018年已突破6300万人次,创综合收入达411亿元。延安人民坚持以延安精神建设延安,聚焦脱贫攻坚、紧扣追赶超越,贫困发生率由13.2%下降到0.66%,全市实现整体“摘帽”,绝对贫困得到历史性解决。2018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558.9亿元,经济增速达到9.1%,城乡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生态环境实现了由黄到绿的历史性转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与日俱增,以实绩实效体现了“四个意识”、坚定了“四个自信”、做到了“两个坚决维护”。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不断创新。延安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着力建设中国革命博物馆城,在建党100周年之时给全党和全国人民呈现一个新的延安!
让延安精神永放光芒,让民族之魂万古长存,延安宝塔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责编:温仁]
评论
全部评论(0)
0评论 2662天前
0评论 2662天前
0评论 2662天前
0评论 2662天前
0评论 2662天前
0评论 2662天前
0评论 2662天前
0评论 2662天前
0评论 2662天前
0评论 2662天前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