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历史>古代史>正文

杨玉环骗了我们一千多年!以胖为美的真相是这样的

2018-12-12 15:38:25

来源: 历史教师王汉周

0评论

分享:

null


01


唐朝是胖子的天堂。

这个谣言传了很久了。

大家都觉得,

唐朝人喜欢膀大腰圆的胖子,

倾国美人杨玉环就是一个丰乳肥臀的美少妇。

就连笔者也经常说:

我要是穿越了,

一定要去唐朝,

就凭我这二十斤肥肉,

怎么也是国色天香,

当花魁嫁状元分分钟走上人生巅峰。

理想像我一样丰满,

现实像白骨精一样骨感。


【其实,唐朝从来没有以胖为美过。】


唐以前的隋朝,

讲究“郎如洛阳花,

妾似武昌柳”,

美女要像杨柳一样纤细;

唐以后的五代十国,

美女是如花蕊夫人一般的“花不足拟其色,

似花蕊之翾轻也”。

“翾轻”就是体态轻盈的意思,

五代第一美人也是个瘦子。


null


从隋朝到五代,

中间隔着一个享国两百八十九年的唐朝,

大家都是中国人,

朝代的更替和战争的离乱怎么可能在一夕之间改变了人们的审美?

初唐时期,

美女们是很骨感的。

唐初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

描述了吐蕃王松赞干布派遣使者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李世民的场景。


null


李世民的身边就围着9个宫女,

既然是近身服侍皇帝的侍女,

样貌必然是宫里头上佳的,

而这些美丽宫女都是身材纤细、

巴掌脸杨柳腰的小姑娘,

就连李世民本人,

虽然有帝王主角光环被放大了一圈,

但也是个身材匀称的瘦子。

晚唐及五代时期的名画《阆苑女仙图》,

在画家阮郜的笔下,

“美若天仙”的也是细柳扶腰的女子。


null


由此可见,

在初唐以及晚唐时期,

女子都是以瘦为美的。


02


人们之所以有唐朝以胖为美的概念,

问题就出在盛唐。

毕竟盛唐气象,出土的陶俑是这样的:


null


名家的画是这样的:


null


敦煌莫高窟的菩萨是这样的:


null


总之个个丰腴,

皮肤肥腻,

宽头大耳。


有人得出结论:

盛唐时期,

国家繁荣昌盛,

于是皇帝百姓心态也大气,

雍容才显富态,

这方是天朝上国的气象。

为了跟周边蛮夷那些精干巴瘦的小民区分开来,

唐朝渐渐出现了以胖为美的审美取向。

那年头,

没有双下巴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美女,

留个啤酒肚才是长安第一帅哥。

真的是这样吗?


null


盛唐的颜值标杆杨玉环,

苏东坡说她是“环肥燕瘦”,

从此奠定了人们心中,

杨贵妃是个胖子的固有印象。

(“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对此杨贵妃表示:

你才是胖子你全家都是胖子,

谁再说我是胖子我跟谁急!

关于杨贵妃是胖美人的观点,

可以追溯到《新唐书》和《资治通鉴》,

这两部权威史书都说:

杨贵妃是“丰艳”的。

而《开元天宝遗事·含玉咽津》中则提到:

贵妃素有肉体,

至夏苦热,

常有肺渴,

每日含一玉鱼儿於口中,

盖藉其凉津沃肺。

盛唐第一美人都是个胖子了,

可不正说明唐朝的审美取向就是以胖为美么?


null


可问题是,

《新唐书》是北宋欧阳修等人修订的,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等人修订的,

苏东坡是北宋大V,

《开元天宝遗事》的作者王仁裕出生时,

杨玉环已经死了100多年,

这些“造谣”她是个胖子的人,

全都没用见过杨玉环。


03


你说巧不巧,在杨玉环活着的时候,

竟然没有一个文人墨客写过什么酸诗来描述贵妃真实的美貌。


null


李白是见过杨玉环的,

他奉命写《清平调》,

只模棱两可地写“名花倾国两相欢”,

没直接讲这位贵妃是胖是瘦。

不过他倒是用了一句“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来描述杨贵妃的受宠程度。

赵飞燕能跳掌上舞,

以身姿轻盈著称,

李白将杨玉环与纤瘦的赵飞燕相比,

而不是与身材较为丰腴的赵合德比较,

是不是说明杨玉环和飞燕一样腰骨纤细?

杨玉环一曲霓裳羽衣舞把皇帝迷得神魂颠倒,

你能想象那是一个胖子在翩翩起舞吗?

陈鸿的《长恨歌传》称杨贵妃是纤秾中度,

也就是说身材正常,

恰到好处,

微胖?

不存在的。


null


后来白居易写《长恨歌》时,

说“侍儿扶起娇无力,

始是新承恩泽时” ,

可见在白居易眼中,

杨玉环是软弱无力的纤纤女子,

总不可能是胖成“娇无力”的吧?

当然,

白居易出生时,

杨玉环已经在马嵬坡下吊死16年了,

所以白居易压根儿没见过这位盛唐第一美人,

他写诗的灵感,

只能从人们的口耳相传中来,

再加上自己的一点点灵思。

这也正能证明,

在诗人白居易的眼中,

美女就应该是纤纤无力的形象。

文人的审美在某种程度上,

就代表了大众审美。

都说“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帝王的审美则直接引领了大众审美潮流。


null


而在唐玄宗李隆基的眼中,

瘦子才是漂亮的。

他给自己儿子选妃,

要求就是“细长洁白”,

杨玉环原本就是他儿媳妇,

想必就是以这个标准入选的。

李隆基之前的宠妃梅妃,

也是“清瘦俏丽如梅”。

由此可见,

瘦子美女(或至少是身材匀称的美女),

才是唐朝审美的主流,

至于胖美人?

呵呵,不存在的。


null


04


可是,为什么唐代仕女图上的美人,

一个个都圆乎乎胖乎乎的呢?

这难道不是代表了唐朝以胖为美吗?

对此我只能说:

谁告诉你画上的女人就是唐代美女的?

晚清时期各种外国人跑北京大街上拍到的妇女,

就全是中国美女了吗?

你以为那时候的摄影师跟今天的街拍一样专挑美女拍呀?


null


画在画上的仕女不一定是美女,

可能只是写实罢了。

《宣和画谱》卷六里,

画家周昉说:

防贵游子弟,

多见美而贵者,

故以丰厚为体,

而又关中纤弱者为少,

而其意秾态远,

宜览者得之也。


可见,

地域才是决定画中人高矮胖瘦的关键,

就像东北人普遍长得比南方人要高大魁梧一些,

唐朝关中地区的人也比其他地方要胖一些。

不是画家不想画瘦美人,

实在是关中地区的妇女都太胖了啊!


null


而那个时代,

有名有才气的画家都聚集在关中长安,

等着给皇帝助兴呢,

他们画出来的仕女图,

以当地妇女为参照物,

当然也就丰满了那么一些些。

关中乃是京师所在地,

文化产业发达,

手工业发达,

大多数的陶俑、雕塑、壁画也多从这里出土,

根据写实原则,

女性艺术形象就这么“丰满”起来了。

照相技术刚刚发明的时候,

只有达官贵人和有钱人才能去照相馆里照一张相,

古代的画也是一样的,

只有贵族才能请得起画师专门给他们画一幅相。

贵族嘛,

生活优渥,

衣食不缺还不用干活,

那肥膘是蹭蹭蹭地长,

所以入了画,

也多是丰腴的妇人。


null


比如这幅《虢国夫人游春图》,

虢国夫人是杨玉环的三姐,

和她一起郊游的也是当时长安城里的达官贵妇,

所以一个个都挺丰满的。

宫廷贵妇都是胖子=唐朝的审美是胖为美?

当然不是。

就像今天,

成功的中年男人标配就是秃顶啤酒肚,

但你一定不会说,

现在帅哥的主流审美就是秃顶啤酒肚最帅。

至于真正的美女嘛,

唐朝诗人吴少微有一首《怨歌行》,

其中有一句“小腰丽女夺人奇,

金鞍少年曾不顾”,

有着小蛮腰的美女一出场便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那些富二代少年们看得眼睛都直了!

所以啊,

A4腰女孩不管到哪个朝代都是主流审美,

至于我们胖子么…

罢了罢了,减肥吧。

[责编:温仁]

评论

0评论
  • 用户名

全部评论(0)

    该文章暂时没有被评论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