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科技>热点>正文

小米电视“凭低价”上半年出货量拿下第一,这是中国彩电业的悲哀

2019-07-30 09:26:13

来源: 家电圈

0评论

分享:

null

当小米电视宣称其出货量和销量双双为中国第一时,这不是中国彩电业的高光时刻,相反却是至暗时刻,更是中国彩电人最大悲哀:一大批的老牌企业们,应对小米这种“一无技术力、二无制造力、三无服务力”菜鸟级对手的无力。

贺扬||撰稿

日前,小米电视对外发布新闻通稿,兴奋地宣布:来自中怡康、奥维、群智咨询三大市场研究公司的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小米电视的出货量和销量,均突破400万台,双双取得中国第一。继当年的乐视超级电视之后,小米电视成为第二家凭借低价格路线,跻身彩电行业一线阵营的互联网企业。

当2013年9月,雷军正式发布首款小米电视时,他肯定不会想到,在经历长达6年时间持续不断的“低价格战”煎熬后,小米电视的出货量才实现行业的出货量第一;他更不会想到,当年一度让整个行业恐慌的乐视超级电视,在刚刚跻身行业一线阵营后,会因为资金链问题而迅速陷入“昙花一现”的泥潭中,至今已无翻身可能;他更不会想到,通过复制小米手机的低价模式而杀出彩电市场的小米电视,这种凭借价低而取得的销量第一局面,会在市场上持续多久。

不过让整个家电产业,以及彩电产业搞不清楚的是,对于小米电视这种“一无技术沉淀、二无产业链积累、三无自控服务体系”的企业,仅仅凭借“产品全部外包代工”实现的“低价格一个卖点”竞争优势,虽然取得了半年度的销量市场第一,但是对于中国彩电产业的价值在哪里?其对于中国制造和中国创新的意义又在哪里?小米电视如今不仅无法给中国彩电产业的发展转型带路,相反最近两三年来的恶性低价格战将行业推向一个新的深渊之中。

作为一家诞生于互联网时代的硬件型营销公司,小米电视虽然以互联网企业自居,而且一直以小米智能家居为战略目标,希望通过硬件的低价快速抢夺所谓的家庭入口,成就IoT时代的战略布局。但是,无论是在传统经济时代,还是在互联网时代,或是在正在到来的物联网时代,对于家电企业、互联网企业来说,如果抢夺用户的手段一直停留在低端产品的低价格卖点上,显然这不是时代的进步而是退步,这更不是企业的创新而是懒惰与投机。

特别有意思的是,小米电视在对外的新闻稿件中,还骄傲地宣布,其出货量竟然比中国高端电视市场三剑客“海信、索尼、三星”的总和还要多。不过,透过奥维云网的大数据,2019年上半年,在55吋、65吋大屏成为行业主流时,线上电商渠道小米电视均价仅为1950元,三星电视均价则为4917元、索尼电视则高达7444元。线下实体渠道小米电视均价为2221元,而海信、索尼、三星的均价则分别为4064元、9947元、9403元。

可以看到,在今年上半年小米电视的出货量第一背后,不是凭借产品和技术的创新,而是对于成本和零售价的无底线突破、屡创新低。这几年来,中国彩电市场的低迷和彩电企业的困顿,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小米电视“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价格战搅局,拖累了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甚至还误导到消费者对于高画质、高品质电视的选择方向。将电视机直接当作显示屏销售,这成就了小米电视,却拖累了彩电产业。

目前在小米电视的产品结构上,无一例外都是低端低价的液晶电视,在代表行业主流趋势的液晶高端叠屏、OLED、量子点,以及激光显示等技术方向上,小米电视还是一片空白的布局。就是这样一家“无视技术创新、唯低价格抛货”的企业,虽然在产业转型和经济变轨的混沌时期,抓住了消费分级中的“唯低价”群体的需求,创造了出货量第一的好成绩。但到底能走多远,还是一个未知数。

这些成绩并不意味着,这些因为便宜而选择小米电视的消费者,就会成为小米智能家庭的用户,就会成为小米电视的忠实用户。一旦有更低价格的品牌出现,这些成就小米电视出货量第一的消费者,马上就会毫不留情地选择“移情别恋”。当年的乐视超级电视,便是最好的例子。

====

家电圈:覆盖产业面广阔、内容专业、观点鲜明的价值分享平台。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责编:温仁]

评论

0评论
  • 用户名

全部评论(0)

    该文章暂时没有被评论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