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奥斯卡最佳电影,绿皮书里的酒还是错了啊!
2019-03-05 10:35:23
来源: 凤凰网酒业
0评论
图
《绿皮书》不仅斩获今年的奥斯卡最佳电影,男配角马赫沙拉·阿里也拿到最佳男配角。——而这些我们都不在乎。
我们关注的当然是:阿里扮演的音乐家Don Shirley,要求每天晚上都喝一瓶Cutty Sark,也就是顺风威士忌。他为什么要做这样的选择?为什么是Cutty Sark?
首先我们要说,Cutty Sark作为重要的道具,出现在剧中,非常符合史实和逻辑。
图
那是因为,在电影中故事发生的时间,1962年,Cutty Sark是最受美国人喜爱的威士忌。在真实世界的1961年,它成为第一款在美国年度销量超过百万箱的威士忌。不分种族和阶层,大家都爱它。
而这,得益于他们在禁酒令(Prohibition)时期——世界酒饮经济史上最著名的黑天鹅事件——所奠定的坚实基础。
1920~1933年,美国在全国范围内禁止酿造、运输和销售含酒精饮料。
图
禁酒令时,缉私人员把追查到的酒整桶倒进下水道。
但在此之前,美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酒精市场,酒鬼数量庞大。
——管你怎么禁,他们当然还是要喝酒的。
而且想尽办法,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有本事在海外定居的,二话不说就搬出去了。
比如海明威,在禁酒令时期先后在加拿大、法国、古巴居住。
至于中上层阶级,尤其是住在边境附近的,每到周末就往加拿大、墨西哥、古巴跑,喝得醉醺醺地再回来。
但上述两种人毕竟是少数。
更多的本土屌丝酒鬼,则必须靠走私进来、或者私酿的酒解馋。
图
禁酒令时期的私酿者,通常是几个人小团队,用简陋器材在深山老林酿酒。通常只在夜晚工作,因此私酒又被称为“月光威士忌”(Moonshine)。
一开始,私酒贩子们都“规矩”做生意,
除了不交税以及要躲避缉私人员,其他都和正经生意无异。
后来,海关和缉私人员的盘查愈加严格,走私成本剧增,
大家就开始想办法省钱了。
除了提价以外,以次充好、掺水、掺焦糖、掺假酒等手法层出不穷。
在这片法外之地,威廉·麦科(William McCoy)船长是一股清流。
因为他坚持不用以上的下三滥手段,只走私品质最好的酒;
此举为他赢来“The Real McCoy”的诨号——这其实是个固定用语,指“真品”或“上品”。
而在这段时间,英国皇家御用酒商百利兄弟公司敏锐地洞察到美国市场的需求:
经过多起的假酒中毒事件,美国人反而害怕那些深颜色的高年份走私烈酒,
因为禁酒令以后,也就没有了对酒的质检,谁知道深颜色是在橡木桶陈年而来,还是假酒加了焦糖呢。
因此百利兄弟公司推出了一款本身就颜色清淡、而且没有加焦糖色的调和威士忌——
Cutty Sark。
用来走私到美国。
图
历代Cutty Sark苏格兰威士忌的酒瓶,最左边的是禁酒令时代的版本。
他们最倚重的走私者,当然就是最有口碑的“The Real McCoy”,威廉·麦科船长了。
而这批酒一登陆美国地下市场,立刻大受欢迎。
酒色淡,又不加焦糖,外观上就跟那些真假难辨的走私威士忌拉开了差距。
酒色淡,意味着陈年时间短,风味不会复杂,但是原酒里很多清新的水果芳香就保留下来,
正合美国人的口味。
然而好景不常,半年以后,麦科船长就在一次走私活动中被捕,并被判监禁9个月。
据说他被抓的时候就在走私Cutty Sark。
但是这款酒在美国的声誉已经建立起来,整个禁酒令期间,销量反而节节增长。
到1933年禁酒令解除,Cutty Sark马上开启了正式进口美国的工作。
而他们要做的,也就是把在禁酒令时期奠定的声誉继续延续下去。
所以如上文所说,在禁酒令结束后还不到30年,也就是1961年,
他们成为了第一款在美国年销量破百万箱的威士忌。
在《绿皮书》里的1962年,富有的钢琴演奏家喝它,中下阶层的意大利移民喝它,底层的黑人贫民也喝它。
非常符合史实。
据主页君所知,Cutty Sark出现在剧里,不是植入广告,而是剧组的选择。
也说明,剧组对历史细节,抠得相当准。
图
剧中出现的Cutty Sark酒瓶也是1960年代的版本。
图
看看正面的、真实的1960年代Cutty Sark酒瓶。
就连他们用的酒瓶,也是1960年代的老版Cutty Sark酒瓶,这也非常准确。
就这一点,已经远胜大部分的剧组。
(Cutty Sark出现在本文,也不是植入广告,而是主页君的选择,所以请Cutty Sark中国区代理看到本文后,往主页君的账户充值,最低五毛,不设上限。)
但这里还是有一处硬伤:
酒的颜色不对。
从其诞生时开始,一直到1980年代,Cutty Sark的主要卖点基本没变:
淡色、简单、清新、果香、易饮。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它不加焦糖色。(当然,现在也加了。)
图
虽然肯定会有偏色,但1960年代的Cutty Sark隔着酒瓶就是这颜色了。
因此酒体一直呈现很淡的金色。
所以,剧中的Cutty Sark浓得像茶一样的颜色是要闹哪样?!
图
是吃桶太深还是加了焦糖?
反正一看就是假顺风啊。
刚给导演加的鸡腿,在这里得罚掉。
但是除此以外,出现在剧里的Cutty Sark,非常恰到好处,没有任何违和感。
然后,请绑好安全带,接下来是反转了:
以上全错。
Cutty Sark千好万好,完全符合时代背景,出现得合乎逻辑。
但是唯一的问题是:
图
现实中的钢琴演奏家Don Shirley,他爱喝的威士忌不是Cutty Sark,
而是芝华士!
去演出确实是每晚要喝一瓶。
而这个信息来源是Don的侄女:Maureen Shirley。
可以说可信度非常非常非常高了。
此外,他侄女还指出了剧情的几点小问题:
Don Shirley和他弟弟,也就是Maureen Shirley的父亲,联系一直非常紧密,没有像剧中所说的那样疏远过;
Don Shirley一直喜欢吃炸鸡,而且很早就会烹饪炸鸡,不可能由一个意大利人教他吃炸鸡;
他也绝对不会随手把炸鸡骨扔到车窗外。
(当然,对于全剧来说,这些真的是小节。)
《绿皮书》还同时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
而编剧之一,就是剧中主角Tony Vallelonga在真实世界的儿子:Nick Vallelonga。
Nick Vallelonga在创作这出剧本的时候,在Don Shirley生前与他谈了很多,为剧本进行取材。
Don逝世以后,Nick继续创作剧本,却没有与Don的家人再联系。
他声称:“Don希望我别跟任何人谈起这段往事,因此我不想违背他的心愿。”(逻辑上,这话大有问题,如果Don不希望更多人知道这段往事,他怎么愿意把它拍成电影?)
Don的家人直到电影公映才知道Nick Vallelonga的关于Don的创作。
因此两家人通过媒体打起了嘴仗。
清官难断家务事,更何况我们是远在万里的吃瓜群众,而且我们知道的细节也太少了。
只是,在现实中如此要好的两人,他们的友谊还被搬上大屏幕,名留青史,
他们的后人却因为这电影闹起了矛盾。
也真让人唏嘘呢。
来源:饮家Drinkers
[责编:温仁]
评论
全部评论(0)
0评论 2616天前
0评论 2616天前
0评论 2616天前
0评论 2616天前
0评论 2616天前
0评论 2616天前
0评论 2616天前
0评论 2616天前
0评论 2616天前
0评论 2616天前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