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中国美酒的第一丝苦涩味道竟是难言之隐
2019-06-04 10:15:18
来源: 凤凰网酒业
0评论
图
曹操和他的两个儿子,以及邺下文人团体唤醒了中国诗酒言志的自觉意识,而在建安之后的正始年间,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文人,喝酒风气越来越浓重,且常常聚会饮酒、高谈阔论,但诗酒言志的方式却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言辞隐晦,人性却更加彰显。
建安时期,曹操禁止私自饮酒,孔融站出来唱反调,算是一个踩红线的非主流,但终究惹来杀身之祸。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曹氏家族专权,政治动荡。而到了正始年间,正始是魏国曹芳的年号,司马氏专权,同样也是政治动荡,竹林七贤以近似荒诞坏俗的饮酒方式,踩着政治和世俗的红线明哲保身。竹林七贤是中国第一个以饮酒闻名的文人团体,但他们留下的诗酒作品却不多,唏嘘之际不禁让人感慨,他们是中国第一批尝到酒中苦涩味道的文人社团。
咪酒君且以竹林七贤之首阮籍最有名的一首《咏怀诗》,给大家讲一讲竹林七贤的酒中苦涩之味。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帏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大概是诗人在醉酒之后半夜醒来,难以入睡,就坐起来弹琴,消磨时光。
醒,从酉,本义和酒有关。《说文解字》说,醒,醉解也,说的就是酒意褪去之后神智回复常态的情景。然而加一个星字,也就是醉解之后看到漫天星星的场景。和我们今天所说的一觉醒来,或者昏厥之后醒来,断难和星星扯上必然的联系。
有醉酒经验的大概都有醉酒之后半夜醒来却难以入睡的经历,或者饮酒之后浑身燥热睡不着,直到深夜醉解之后,方好安稳入眠。但无论是哪种情景,就是在这样一个夜晚,失眠的阮籍坐在帷幔中,抚琴自娱。
图
“薄帏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当空皓月照进帷幔之中,徐徐清风撩动着诗人的衣襟。诗人描绘的抚琴场景不是室内,而是一个开阔的庭院,以此来烘托高雅飘逸、体任自然、超凡脱俗的意境。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诗人此处用了比兴手法。鸿鸟,能高空飞翔,是一种大鸟,诗人把孤鸿比作贤能之人。翔鸟,是普通的飞鸟,此处特指鸷鸟,一种食肉的凶鸟,尤其喜欢吃腐烂的尸肉,诗人把翔鸟比作权贵小人。翔鸟在荒蛮的野地里号叫,而翔鸟却在林子里喳喳鸣叫,诗人以此来发泄郁郁不得志的愤懑,同时也是在讽喻时政的凶险,贤能之士难以安身立命。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诗人借用曹植《杂诗》的“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之意,与曹操《短歌行》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描述的是相似的情景,但表达的却是诗人怆然忧惧的无奈。
图
阮籍以好饮酒闻名,但他却从不做出格的事情,也从不臧否人物,而他对当权者的不满却从不隐晦。身为名士领袖,他举杯吟啸,摆出一副嗜酒如命的样子,同时在酒后无情抨击名教对人性的泯灭,进而表达对当权者的轻蔑和不齿。但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却鲜见他对酒的吟咏和赞美。所以,在阮籍的杯中,酒成了他和当权者巧妙周旋的护身符。只不过,纵然是酒里乾坤大,阮籍和竹林七贤的酒中却充满了苦涩的味道。
文章来源:咪酒生活(ID:mijiushenghuo)
[责编:温仁]
评论
全部评论(0)
0评论 2616天前
0评论 2616天前
0评论 2616天前
0评论 2616天前
0评论 2616天前
0评论 2616天前
0评论 2616天前
0评论 2616天前
0评论 2616天前
0评论 2616天前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