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创想论坛,听6位设计师袒露公益设计心声
2019-09-11 10:52:08
来源: 网易设计
0评论
"设计之于公益有着独特的用武之地:无论是冰冷压抑的工厂,堆积于山的垃圾,平民枯竭的资源;还是日益增多的老人,缺乏美育的孩子……
设计都可以在其中发挥专业优势,去搭建和重塑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持续的友好关系。也许需要一个轻巧、温和的设计,就能带来改变。
在今天的论坛上,我们将看到这些实践,与此同时,设计作为一种有效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论,对公益本身也有着另类的启发。"
——梁建国[2019创想论坛]
99公益日
2019(第五届)中国设计创想论坛
以“设计力·公益芯”为主题
登陆第44届中国(上海)国际家具博览会
网易家居作为战略支持媒体全程报道!
特邀主持人
创基金理事 戴昆
网易家居&网易设计全国总编辑 胡艳力
《从“设计”到“社计”》
创基金理事姜峰
关于“设计”这个词语并没有固定的定义,意大利著名设计师艾托尔?索扎斯(Ettore Sottsass)给出的定义是:“所谓设计指的是,首先需要从与人类的行动和思考有关的人类学角度考察,并以视觉形式表现出来的,叫做设计”。非常值得人深思,他认为设计就是设计一种生活方式,设计是产品与生活之间一种联系。
设计要回答的问题是“人应该如何生活”和“为此设计需要做些什么”。我们的设计在升级,从市场设计转向多样化、个性化的设计,从物质逻辑过渡到为人而设计的逻辑,我们的设计不再是冷冰冰的消费品,而是赋予人尊重和爱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设计转型的同时,公益也在转型。公益的注意力从最初的扶贫、济困、助残,逐渐转向对人更深层面的关注,精神上的、心理上的、关注人被爱、被尊重的需求、对自由和平等的需求。
设计和公益,在当下这个社会创新的时代,因为共同的目标、相似的理念,还有必不可少的理想主义情怀,产生了很多有意思的结合。今天在座的很多都是设计师也是公益人。我想说,当我们以设计师的身份参与公益的时候,我们就成了社会创新家。
拥爱设计公益计划理事长萧爱彬
上海拥爱公益服务社是一个NGO组织,成立三年多来,我们为学校、医院和车站都做过公益设计服务,尤其对湖南山区的留守儿童学校改造,吸引了很多社会上的公益组织的关注,在受到马云公益基金会的关注后,我们被受邀到他们的公益论坛上进行演讲。
?
与此同时,马云公益基金会也与我们开始合作,一起制定“中国乡村寄宿制学校少年宫及宿舍标准”,这个设计由拥爱公益与马云公益基金会各占百分之五十的知识产权。我们希望能够借助马云公益基金会的力量,帮助全球贫困地区的小孩和学校。
?
作为公益设计,我们要做的往往是别人不愿做,不想做,不会做的事情。这才是一个公益设计师最值得骄傲的地方,点亮那些被遗忘的空间。我们借此发表我们的《拥爱宣言》:人类的生存环境有很多被遗忘的角落需要公益组织去关怀,公益离不开设计来赋能,藉此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和关注,从而被更妥善的利用。我们认同并期待有爱心,有社会责任的企业,个人以及相关组织加入,和“拥爱”一起,共同“点亮被遗忘的空间”。
设计对话
萧爱彬 VS 邱德光、梁志天
邱德光:我很荣幸几个月前跟他们一起做项目回访,看到空间改造之后,可以让留守儿童得到很好的照顾。我觉得做公益不是孤独的行业,我们可以把力量集中在设计师行业。
梁志天:我看到在中国越来越多的设计师都关注公益,做公益不是靠自己的力量,而是应该汇聚全社会的力量,所有设计师都往公益的路上同行,我觉得这是好事。大家目标一致,只是形式不同。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博士 姜斌
设计对话
姜斌 VS 陈耀光、孙建华
陈耀光:你很朴素扎实地关心每一个细节,把砧板上的年轮都当做美欣赏,把随时扔掉的塑料花,作为积极向上的礼物献给你,献给我自娱自乐。什么是爱心呢?爱心是什么?这是看得见的爱心,这是看得见的设计师今天创想论坛应该发出的声音。
孙建华:看完这样的东西,我是感到震撼的。让我看到了社会另外一种价值,更多的是在设计的创新和设计的技法后面的,设计心以及对社会的普惠价值,在您的演讲当中我们看到了。
《善意的设计》
YANG DESIGN 及羊舍创始人 杨明洁
每一个职业都有社会责任,无论是医生或者是律师,因为这个社会存在太多的问题,有太多的弱势群体,有太多不公平,所谓今天讲公益,讲弱势群体也好,其实都是每一个职业应该去思考的社会责任。
一个好的设计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优良产品对于人类和社会是友善、环保的,产品的制造使用报废各个环节应该有利于节约能源和资源的,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这是在家具设计当中,或者说很多产品设计当中要遵循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产品的结构要很清晰。部件和部件之间是可以拆分的,不同的材料不应该是用那种黏化方式去进行连接,和产品生产运输储存,报废,维修更换的时候会存在这个问题。我们讲到宜家很伟大,最伟大的地方是标准化和模块化。
设计对话
杨明洁?VS?林学明、梁景华
梁景华:设计其实是一种使命,希望带来美好生活。公益也一样,与设计的二亩地相同,只是层面不同。你从产品本身,将生活和产品,通过不同方式的关怀送到每个人身上,是善意也是一种公益。
林学明:您作为工业设计师,但你的设计的领域还不仅仅停留在工业产品设计,在空间领域也会有很好的成就。你的演讲里头关于设计原则有四条,一是视觉与美学,二是功能,三是品牌认同,四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
杨明洁:现在很多问题都是矛盾的,每天那么多外卖,对这个地球是毁灭性,对于个体而言,很方便,但是对人类社会来讲这是社会灾难,这种矛盾,设计师解决不了,需要其他更加有能量的群体解决。
《让设计思维听你的话——设计师“做”公益》
设计思维来自于IDEO,是积极改变世界的信念体系,也是创新探索的方法论系统。现在Design Thinking已经成为最热的词语之一,不明白这个词汇仿佛就被创新所抛弃。无数的机构、团队、企业在学习、培训、宣传设计思维,仿佛通过这个方法我们就可以看到另一个世界。
公益需要的是创新改善这个世界,与设计思维的目标一致。那么如何看待设计思维,如何更好的运用思维,甚至如何不把设计思维神话?都是我们当下最该讨论的问题。积极的运用一种工具,而不是迷信它,让设计思维听你的话!
设计对话
梁靖?VS?张清平、吴滨
张清平:在你的演讲当中,什么是设计,什么是公益,用设计的能量去做好公益,设计就像你刚刚讲的去可以改变,去发现问题,去改造,这种状态跟公益其实都是一样的,我认为听你讲完之后,设计等于公益。
吴滨:创基金的理念,希望联合更多的组织、伙伴,一起发挥更多人的能力,来做更大的事情,产生更大的影响力。这需要像我们今天这样的论坛,希望所有在座的设计师和朋友,我们称之为伙伴,有更多人加入,我相信这个力量才会更持续,更壮大。
梁靖:我钦佩创基金的理念,每年通过几个项目去帮助一些人,再通过这些人去起到示范作用。
《折纸与公益》
折纸和其他的艺术形式和其他的领域有些不一样,它有一个先天的好处就是群众基础特别大,为什么不通过折纸这项载体来让大家知道更多的一些关于保护动物,关于弱势群体的事情呢?
我以折纸做了一系列的事情,包括去一些打工子弟的学校,包括乡村的学校,给孩子们带去一些折纸方面的快乐。我渐渐的发现,这些孩子们不只是在物质方面比较稀缺,在精神方面上也非常的稀缺。当这些孩子们看到折纸的时候,那种表情和城市里面的接触新鲜事物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前面我讲到,所有的作品都是由一张完整的正方形纸,不经过剪裁和额外拼贴完成,折纸是少有分配的艺术。因为必须对一张单位1这么大的纸,合理的分配,才能使最后的作品比例是协调的,结构是完整的,所以这就需要大量的计算以及合理的分配。
我们的地球是单位1这么大,资源只有单位1这么大,必须合理的分配地球以及资源,才能使世界变得更加的合理,更加的和谐,更加的完美。所以不只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还是人与资源的关系。
设计对话
刘通VS戴昆、陈德坚
戴昆:刘老师这样的折纸艺术,它把自己很聪明的变成一种公益的传播方式,这个方式是可以几何化,以乘方的方式传播,如果一手一脚自己教小朋友折纸,其实效率要低很多,我希望大家以后更多的用自己的方式,提供自己的产品,把它嫁接成一个体系,这个体系最后变成一个复杂公益的体系。
陈德坚:我们看到很多把艺术变成公益的事情,有的时候做设计或者艺术,都可以关系我们整个社会的变化,比如说环保。
刘通:我认为做公益并不是离我们很遥远的事情,需要很多的钱,或者很大的企业家或者到保护动物第一线工作,并不是这样。每个人只要做一些自己身边力所能及小的好事,这些小的好事加起来就是大的好事,这就是公益,其实公益离我们非常非常近。
作为主持人,戴昆首先介绍了本次创想论坛不同于以往之处:为一群热爱设计的上海徐汇区业余大学特殊教育部的动漫设计与艺术设计专业的听障学员们,配备了手语翻译,希望可以将这次论坛,作为上半年创基金志愿者小组与上海小笼包聋人协力事务所,为听障设计学子打造了一系列的“无声课堂”的延续。
胡艳力也表示,在创基金创立的五年里,不仅兄弟情比金坚,还创下了数不清的公益事迹,一本薄薄的《创想札记》并不能承载所有的付出与努力,因此,希望通过创想论坛,让更多设计师思考如何去服务大众,如何解决社会问题,如何通过公益让设计更具价值。
2019创基金执行理事长梁建国进行《向善与至美》的主题致辞,设计超越了个体生命的有限性,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所以每一个设计师不能忽视设计的力量,忽然小我的力量。请为过去、当下、未来而设计,做一个美好世界坚定的思考和行动者。
编辑:吴焰超
2018中国设计创想论坛
▼上海
9月10-13日
无创想,不设计。对于中国设计界第一家自发性公益基金会创基金而言,“创”是与生俱来的基因,主办的每一届创想论坛就如一具匠心雕琢的艺术品,有初心,有创新,第4届中国设计创想论坛也不例外。
“创·作”论坛与“创·造”青年设计师作品展,作为两大主题内容,让创想论坛精彩迭出、惊喜不断;设计的人文关怀、普世价值、社会责任被郑重提出、深入并延展;新生代设计师备受关注,他们走到台前、展区,分享他们的原创木作和背后的创作故事。
“设计·生活”2017中国设计创想论坛
▼北京
9月16日
本次论坛将一改前两届“多议题多圆桌”的形式,转向“一主题一圆桌”,深入聚焦于“设计·生活”这一主题,汇聚不同领域的引领者,跨界讨论设计与生活的当下和未来,探索设计回归生活本源的路径,寻觅设计与生活新的的联结、融合。
创想论坛圆桌讨论环节邀请了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艺术家、设计师和策展人,共同讨论设计与生活的当下和未来,探索设计回归生活本源的路径,寻觅设计与生活新的联结、融合。
“亚洲情·世界观”2016中国设计创想论坛
▼上海
6月10-11日
2016年6月10-11日,由创基金主办的2016中国设计创想论坛登陆上海。创基金十位理事:邱德光、林学明、梁景华、梁志天、梁建国、陈耀光、姜峰、戴昆、孙建华、琚宾,与来自国内外设计界的近百名专家、学者、企业精英、设计师及媒体代表,围绕“亚洲情·世界观”的主题共探设计现状、发展及未来。
设计先锋、企业精英、专家学者共聚在上海1933老场坊,针对中国设计的热点问题集思广益。围绕“设计+资本+互联网” “设计的当代性” “创意产业和企业的未来” “大与小,有关系吗”“设计情 东方韵” 五大议题激情碰撞,畅所欲言,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上善若水”2015中国设计创想论坛
▼杭州
7月18-19日
2015年7月18日-19日, “上善若水”首届中国设计创想论坛在杭州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逾千名专业设计师、专家学者、多家行业学会、协会、院校机构及权威媒体代表齐聚一堂,共话设计未来。
十台圆桌,十个主题。一场含括“互联网+设计”“设计教育现况与未来”“产业发展与设计关系”“再生与可持续”“打造设计品牌”“未来中国设计企业模式”“设计与评奖”“设计行业协会”“学会的作用”“室内设计职业价值观”“设计与传媒”十大领域的精英交锋,告别空洞术语,直击现实本身。广纳百家、求同存异,思想盛会,头脑风暴呼啸过境。
[责编:温仁]
评论
全部评论(0)
0评论 2654天前
0评论 2654天前
0评论 2618天前
0评论 2654天前
0评论 2654天前
0评论 2654天前
0评论 2654天前
0评论 2618天前
0评论 2654天前
0评论 2654天前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