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跨年”获赞 舆论:国人对知识的需求日益强烈
2018-01-11 16:43:28
来源: 新华网
0评论
社会舆情
跨年夜,作为岁末年初收视争夺战的重要一击,各大卫视纷纷摩拳擦掌、全副武装,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各大卫视的跨年晚会也不再一味比拼明星,还出现了“知识跨年”的新玩法。广东卫视携手品牌节目《财经郎眼》的经济“大咖”共同打造年度财经盛会、深圳卫视打造“所有终身学习者的跨年盛会”、浙江卫视推出“2018思想跨年”,邀请马东、高晓松、张召忠、吴晓波及20位各行各业观点独到、观念新潮的年轻人作为演讲人,对各种社会现象进行盘点和梳理。
“知识跨年”是趋势,意味着学习型社会的到来
据悉,“知识跨年”的基础,是从2016年知识付费的兴起。得到、知乎、果壳分答、喜马拉雅、微博问答等知识付费平台或平地而起,或更加火爆,这一年也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2017年8月,知识付费用户突破5000万,市场预测行业全年经济规模达500亿元。再以文化视角回顾过去的一年,《朗读者》《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等节目的大热,也体现出知识类节目的“叫好叫座”。舆论认为,在知识付费浪潮的推动下,“知识跨年”的出现既是一种趋势,也是必然情况。网民“小笨笨”说,不得不说知识跨年很有前瞻性,了解现在的年轻人对知识的汲取越来越多,不满足于传统晚会千篇一律的娱乐性节目。
中国新闻网说,狂欢和娱乐固然重要,但更有价值和内涵的理性思考也逐渐成为很多人的需求。中国的电视观众,已经不满足仅在新年期间看到一场歌舞狂欢了,他们还希望有一场思想的沉淀。跨年晚会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还需要差异化的创新,让文化和娱乐相结合,不仅让观众看到热闹,还能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和对生活的思考。
燕赵晚报评论认为,“知识跨年”新姿势的背后,是学习型社会的到来。根据“企鹅智酷”对1736名网友进行的在线调查,55.3%的网民有过为知识付费的行为。并且,终身学习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与此同时,“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也在构建当中。
“知识跨年”是“知识焦虑”的体现,有助于推动全民文化大繁荣
长江网评论说,“知识跨年”备受欢迎,体现出人们提升自我和知识获取的需求。互联网时代下,信息海量增长,知识更迭速度加快,在“不进步就是落后”的环境下,“知识焦虑”成为人们的新困扰。人们要想真正摆脱“知识焦虑”,拥有更多的获得感,还需将被动的知识喂养转变为主动的信息搜寻。只有主动探索,才能实现完全意义上的“求知纪大爆发”,才能真正实现全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齐鲁网评论称,“知识跨年”新姿势,与其说这是“知识焦虑症”的集体表现,不如说是人人渴望改变升级、主动跳出舒适区的“求知纪大爆发”。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知识跨年”新姿势,是一种社会映射。每个人要想获得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仅仅需要国家的好政策,更需要个人的自我加压、不懈奋斗。获取新知识、提升新能力,作为个人成长的必经渠道,就是要把“学习”当做一种“常态姿势”。因此,在新的一年里,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成为学习达人、知识达人。
尽管知识消费存在的泡沫,但其积极性值得点赞
舆论认为,尽管目前的知识消费、“知识跨年”存在很多泡沫,部分程度上是知识网红的营销行为,但其引导的社会导向是正向积极的,值得点赞。北京青年报评论认为,正是因为看到了知识的无限价值,很多人产生了一种知识焦虑,知识消费也成了一种潮流。作为一种集体焦虑,难免会产生一些非理性。正如我们看到的知识消费,还存在很多的泡沫,很多人只是基于关注网红而关注知识。换而言之,知识本身的力量与魅力,并没有充分显现出来。但是,同样作为一种消费现象,在对知识的消费与对综艺的消费中,在对知识网红的选择与对流量明星的选择中,到底把票投给谁,应该是不言而喻的事。因此,不必因为知识消费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而对知识消费拳打脚踢。
网民“然玉”说,重视知识,重视人才,显然是值得提倡的社会导向。很难说现在出现的“知识跨年”与寻常所见的综艺消费有什么本质区别,但不管如何,还是应该看到其积极性新鲜性。娱乐影响文化,文化何尝不影响娱乐。“知识跨年”的新姿势值得拥有。
[责编:温仁]
评论
全部评论(0)
0评论 2666天前
0评论 2666天前
0评论 2666天前
0评论 2666天前
0评论 2666天前
0评论 2666天前
0评论 2666天前
0评论 2666天前
0评论 2666天前
0评论 2666天前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