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金融>理财>正文

在那片叫“双湖”的荒芜上

2018-01-24 11:41:20

来源: 新华网

0评论

分享:

农行双湖支行员工在去开展流动金融服务的路上

    “请不要怀念我,我不曾来过这里,若人世间的记忆是真的,我是那片菜地或者是草原,是绿色的,深情的绿色,生命的绿色,那才是我。”农业银行西藏双湖县支行原副行长央吉巴宗,在意识到自己失忆症愈发严重时写下了这首小诗。那时的她神情恍惚,忘记了很多事情,甚至叫不出身边同事的名字,意识里只有一片绿色。

    央吉巴宗工作的地点双湖县位于西藏那曲地区的藏北无人区,那里除了农业银行标识上的绿色外,常年是一片荒凉的土黄色。20年来,农行人执著坚守、默默付出,以实际行动为高原上的农牧民带来了绿色的希望。

    双湖,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那里全年大风日超过280天,平均气温零下13摄氏度,一年近10个月如同在冰窖里生活,荒凉而沉寂,百里无人烟,是名副其实的“无人区”。

    2012年建县之前,双湖被称为“特别行政区”,当地人笑称,除了条件特别艰苦外,没有其他特别之处。上世纪90年代,农业银行就已经进驻。双湖的条件十分艰苦,有时几个月吃不到蔬菜;缺水缺电是另一个难题,漫漫冬季,用水需要从河里凿冰,运回后在牛粪炉上融化。如此情况下,洗澡成为奢侈,员工们自嘲地说:“我们是羊,嫁给了草原,不用洗。”

    双湖支行下辖支行营业室、北措、南措、色哇四个营业机构,员工共30人,央吉巴宗就是其中之一。这位80后女孩,凭借着出色的工作,在2013年4月被提升为支行副行长。面对恶劣的工作环境,央吉巴宗从未退缩,却被疾病击垮了身体。2011年开始,央吉巴宗经常头晕、恶心,初步检查为鼻窦炎,服用藏药未见起色。2014年10月,央吉巴宗从拉萨回双湖后突发高烧,头痛欲裂,无法站立、行走,后转拉萨检查治疗,核磁共振显示为脑积水,医生建议去北京治疗。

    在北京,央吉巴宗人生地不熟,在农总行援藏干部的帮助下,她辗转联系到医生和床位,最终顺利手术。术后,那曲分行安排央吉巴宗在拉萨休假,她的病情略有好转,但记忆力受到影响,只对近两天的事情有些许记忆。与记者谈话时,央吉巴宗常说的是“我不记得了”。央吉巴宗病休期间传来好消息,她就要当妈妈了。同事们相信,很快就会在荒原上再次听到央吉巴宗那爽朗的笑声。

    常年在高寒缺氧地区生活,双湖支行员工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患有疾病。除疾病侵袭外,在高寒地区开展金融服务工作,也有意想不到的艰辛和危险。

    2004年3月,北措营业所会计旺久与同事到嘎措乡开展流动金融服务时,旺久突感身体不适,流鼻血不止,遂打电话向支行求助。接到电话后,支行派人到县人民医院包车去乡里接人。不曾想天公不作美,飘起鹅毛大雪,原来一个半小时的路程整整花了三个多小时。救援车赶到时,旺久已躺在老乡家里,脸色惨白,呼吸微弱,鼻血依旧止不住地流。医生后来透露,如果晚来一两个小时,旺久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2014年11月,色哇营业所主任达娃和员工吾金多吉驱车前往300公里外的雅曲三村为群众兑现草原补贴,办完后天黑才踏上归程。行至半路,车出了故障无法行驶。手机没有信号,车外八、九级大风呼啸,气温骤降至零下20几度,在被大风吹得大幅摇摆的车里,两人熬了一夜。

    讲述这番经历时,达娃表情很坦然。但事实上,在双湖寒冷的冬天,因为车辆抛锚问题,人员冻死冻伤的事情时有发生。他们那次算是万幸。

    如此案例,在双湖支行还有很多。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员工们依然坚持做好金融服务。截至目前,该行各项存款4.3亿元,各项贷款近亿元,小额贷款农牧户发放面达99%。

    农行人对当地群众的真心换来了农牧民的真情。如今,每到宰杀季节,总有农牧民不顾路途遥远,把最好的羊肉送给农行员工。外地商贩看到后感到不解:“这些农牧民并不富裕,自己都舍不得吃肉,却整只送给别人?”农牧民却说:“有了农行,我们的生活就有希望”。

    如今,在农业银行的扶持下,双湖县农牧民的生活环境逐渐改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有的开起了百货批发店,有的经营起了茶馆,有的建起了农牧民旅馆……昔日的藏北无人区渐渐充满生机。

[责任编辑:执瑞]

评论

0评论
  • 用户名

全部评论(0)

    该文章暂时没有被评论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