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创新>推荐>正文

GE医疗发布 “智简AI”平台 推动磁共振领域进入AI 3.0时代

2020-04-09 17:11:10

来源: 凤凰创新

0评论

分享:

在本次新冠疫情中,CT影像诊断在早中后期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让更多业内外人士看到了影像诊断在公共安全事件中的巨大价值。

在新技术的推动下,AI在医学领域正在被广泛运用。而相较于CT、X光等设备,磁共振成像原理和设备相对比较复杂,具有更多的影响因素和维度,因而AI技术在磁共振上的应用尚少。

日前,医疗设备厂商GE医疗在首场医学磁共振影像人工智能线上高峰论坛发布全流程人工智能磁共振技术平台“智简AI”,并提出“AI3.0”时代,将有助于提升磁共振图像质量,抑制伪影,从而提升成像速度和扫描成功率。

论坛现场(左至右):北京安德医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大中华区CEO 李晶珏、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医疗器械检定所所长李静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 田捷、中国食品药品鉴定研究院医疗器械鉴定所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标准化归口单位秘书长王浩

AI应用于磁共振设备痛点明显

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领域的研发和运用始于2016年,初创公司如雨后春笋,传统医疗设备厂商已纷纷涉足,随着科研的投入、产品的研发、临床的使用,AI已经在越来越多的场景广泛应用。

磁共振是医学影像领域最为复杂的技术,它是金字塔的顶端,由于其成像维度复杂,形成深度学习的模式困难,因此在AI领域的突破比较有限。

以往磁共振领域在AI技术研发上聚焦在两个方面。第一是磁共振流程智能化,被称为是磁共振AI 1.0时代,比如自动识别解剖部位、自动连续扫描等。第二是图像重建后处理环节的多种智能分析和辅助诊断,被称为是磁共振AI 2.0时代,如结构与功能成像的多模态融合,可帮助提升图像处理效率,提供更详细的影像诊断信息。

由于技术门槛较高,目前磁共振技术发展中面临的严峻挑战主要集中在在成像过程的图像质量和伪影产生:磁共振检查中70%时间被成像过程占据,同时,一半的磁共振图像会有伪影。这些问题不仅带来磁共振检查速度、流通量的弊端,成像伪影更是让图像质量和精准度难以突破,直接影响医生诊断。

“智简AI”的两大发力点

针对磁共振设备在临床应用的两大痛点,GE医疗推出全流程人工智能磁共振技术平台“智简AI”,利用AI技术进行磁共振技术研发上,率先将突破点放在了成像最前端,解决伪影和成像效率问题。

据GE医疗介绍,智简AI平台运用高智能的深度神经网络算法,通过对超过10万例磁共振原始图像数据的学习,可以在成像过程中对每个线圈单元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对噪声、伪影信息进行识别处理,第一时间将数据中的噪声等杂质剔除,获得高质量的原始图像数据。同时,图像重建优化过程中,也基于AI算法抑制图像伪影,深度提升图像信噪比,让成像速度大幅提高。

针对临床磁共振检查中出现的伪影而导致无法诊断、重复扫描的问题,智简AI技术能够有效识别伪影信号,抑制各类伪影的产生,提升20%的扫描成功率,降低重复扫描带来的经济效益损失。

同时,GE医疗提出了AI 3.0的概念,在图像采集的过程中,引入AI的应用,从而提升图像的标准化和提供更优化的数据,通过做好成像过程中的AI的应用,从而能够补足整个全流程的AI平衡。

据悉,智简AI平台将率先在1.5T磁共振产品SIGNATM Creator上使用,SIGNATM Creator目前保有量基数更大,通过应用于更广泛场景,让最新科技普惠用户。

【责编:崇嘉】

评论

0评论
  • 用户名

全部评论(0)

    该文章暂时没有被评论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