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产业成为富民强县的 “金山银山”
2019-09-23 10:19:27
来源: 汉中日报
0评论
初秋时节,朱鹮飞过洋县华阳镇有机稻田。
“30多年的朱鹮保护不仅为洋县留下了难得的绿水青山,发展有机产业更让洋县的绿水青山变成了富民强县的金山银山。”月19日,在全市“奋力追赶超越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洋县人民政府县长杜家才说。
近年来,该县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有机产业,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探索走出了一条产业转型、群众得利、乡村振兴的绿色崛起之路。
10万农民捧上有机“金饭碗”
秦巴之间,汉水河畔。千百年来,得天独厚的地域特点造就了洋县无与伦比的自然环境。1981年,世界仅存的7只朱鹮在洋县发现,世界震惊。
随即,禁止狩猎、伐木、放炮开矿、使用农药化肥的“四不准”保护措施相继出台。
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朱鹮种群不断增大,但该县这个传统农业大县的发展却更加艰难,每年因朱鹮活动区不使用农药化肥造成的作物减产和地方财政减收就达2000多万元。
2005年月,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位院士到该县实地考察后,联名提出了《在洋县朱鹮保护区建立陕西省有机食品产业基地》的建议,让洋县人看到了破解发展之困的道路与曙光。
2010年,该县成立有机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设立有机产业发展办公室,组建有机产业监控大队,编制了《洋县有机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政府主导、政策扶持;市场导向、科技支撑;龙头带动,规范运作;打造品牌、扩大宣传”的有机产业发展32字方针,建立“县有办、镇有站、村有员”的三级监管网络,一场轰轰烈烈的有机产业大战迅速展开。
在财政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该县每年拿出1000万元专项资金对有机基地环境检测费实行全额补贴,对产品认证费及年度复评认证费补助60%,并对有机基地肥料实行定额补助,全力支持有机产业发展。同时,积极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对有机生产企业实施贴息贷款、项目支持、奖励补助、土地配置等政策扶持,有效带动了康源农业、双亚粮油、景柱香菇等一批有机生产企业快速发展壮大。
围绕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创建,该县及时制定出台70多种主要农作物无公害、绿色、有机生产技术标准,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标准体系。并在全县设立有机农资配送中心和定点经销部,严禁非有机投入物流、基地和生产线,确保有机产业健康发展。同时建立“不合规产品退出认证机制”,规范市场运营和产品标志、标识使用,确保有机产业健康发展。
为充分发挥产业聚集效应,该县还及时启动建设总投资21.8亿元、有机产业成为富民强县的“金山银山”占地3750亩的集有机产品加工、科研、贸易、物流信息为一体的有机产业园区,招引超群医药等12户有机生产企业入驻园区,有机产业链条进一步拉长。
目前,该县已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有机产业科技研发、技术服务、物资供应、营销网络、质量追溯、监督管理和诚信保障体系,有机认证产品14大类79种14.1万亩,有机产业实现总产值达10.68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近十分之一。
2015年10月、2017年4月,该县先后成功创建为西北首家“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和“全国朱鹮生态保护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洋县朱鹮生态有机品牌”以70.57亿元的品牌价值稳居中国区域品牌价值百强榜,有机示范区内10万农民通过实施有机种养殖,其人均纯收入高出全县平均水平1500元以上,享受着有机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今年4月,以“县域有机品牌创新之路”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有机大会在该县举行,该县有机产业发展的经验在全国示范推广。
龙头带动打造脱贫路上“助力器”
在脱贫攻坚战中,该县坚持把有机产业发展作为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积极探索推行“龙头+基地+贫困户”脱贫模式,充分发挥有机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带动群众增收脱贫。
提起发展有机产业带来的好处,该县纸坊街道办事处田岭村贫困户刘文侠深有感触。“自从村里建了有机糯稻基地,秦洋酒业不仅免费供给谷种、送有机肥,还派专家到田间地头做技术指导。糯稻收割了,你只管晾好晒干,人家会按时上门收购”。就这样,刘文侠家种植的有机糯稻从几年前的不到1亩发展到现在的4亩多,收入也从不足1000元增长到6700多元。在公司的带动下,田岭村累计种植有机糯稻500多亩,仅此一项每年就带动村民增收85万余元。
目前在该县,像永辉农业、秦洋酒业这样通过实施有机种植带动群众致富增收的“农”字号有机龙头企业已有20多家,通过开展包技术、包种肥、包回收的“三包”服务和吸纳劳动力就业结对帮扶全县110个贫困村,先后与1万多户贫困群众紧密联结在一起,结成了“生产——加工——销售”利益共同体,帮助贫困户通过发展有机种养殖实现脱贫致富。
该县紧抓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的难得机遇,积极整合县内电商资源,注册了“七只朱鹮”系列商标,并开发了“朱鹮集市”电商扶贫商城,搜集县域贫困户各种农特产品,通过平台开店、全民分享等方式完成农产品“进城”工程。目前,该县已注册“金正禾”“周大黑”等各类电商企业和个体200多家,上架有机农产品14大类120余种,全县农副产品网上销售交易额超过1.5亿元,县域电商促进贫困户户均增收超过1000元。
生态旅游撑起乡村振兴“半边天”
该县纸坊街道办草坝村位于朱鹮保护区的核心地带。近年来,该村凭借着有机产业发展带来的生态优势,先后投资2600多万元,打造了“四园一中心”的旅游服务格局,全村日接待游客能力达1600人。
村民张学文至今还记得,自从发展有机产业,不仅村里的面貌是一年一个样,而且来村里采摘体验的游客也是一年多过一年,乡亲们多年来卖不上价也难卖出去的梨果和稻米成了大家增收致富的“金蛋蛋”。
作为生态大县,该县坚持把“美丽”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本钱,结合有机产业发展借势而为、顺势发力,在已经产生明显社会影响和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行政村,进一步统一规划建设,搞好绿化美化。通过交通基建、融资担保、土地使用等政策扶持,鼓励支持企业、个人依托当地蔬菜、木耳、香菇、五彩米、梨等优势特色产业开发休闲农业,创办休闲农业产业园、示范园、休闲农庄等。
目前,该县已形成牛头山梨园景区、朱鹮湖风景区、源之林休闲观光园等富有地域特色的农业观光旅游园区4个和具有生产、观光、休闲、度假、娱乐等综合功能的各类休闲农家乐160多户,带动全县休闲农业旅游投资总额达38620万元,使休闲观光农业逐步成为带动群众增收的新平台。
【责编:崇嘉】
评论
全部评论(0)
0评论 2613天前
0评论 2613天前
0评论 2613天前
0评论 2613天前
0评论 2613天前
0评论 2613天前
0评论 2613天前
0评论 2613天前
0评论 2613天前
0评论 2613天前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