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时尚>时装>正文

深度|李宁股价飙升安踏三次被做空,国产运动品牌如何规划未来?

2019-07-19 15:47:04

来源: 搜狐时尚

0评论

分享:

2018年,走在街头的你是不是发现,身边身穿“中国李宁”T恤的年轻人的数量越来越多了,这一早已被大众广为认知的品牌,在近两年持续走热,2018年,国内运动品牌李宁的公司营收破百亿,集团收入同比增长18%至105.11亿元,毛利率为48.1%,净利润同比增长39%达到7.15亿元;截至2019年6月30日,净利润相比于去年同期的2.69亿元增加不少于4.4亿元,同比增幅超过160%——品牌成长态势一片喜人!

一家欢喜一家愁,另一边厢,同为国内运动品牌领先者的安踏,去年的总营收虽然达到了241亿,可谓当之无愧的行业霸主。但与此同时,安踏却从去年开始经历了三次不同机构的做空!来到七月,受知名做空机构“浑水”报告的影响,安踏甚至被迫于8日午间临时停牌。停牌前,股价报51.25港元,跌幅为7.32%,市值蒸发109亿港元。可以说,国产运动品牌的七月,势必是“冰火两重天”的态势。

低开高走,李宁业绩口碑双丰收

刚刚在巴黎揭幕2020春夏新款的李宁,迎来了再一次的投资者的追捧,7月11日,李宁股价高开1.66%,报19.52港元,而前一日的股价甚至达到了19.6港元,创近九年新高,最终收涨4.22%。在当前运动服装行业集体增势放缓,竞争加剧的情况下,李宁可谓一枝独秀。瑞信发表研究报告预测,未来三年李宁的盈利复合年增长率可达42%,其净利润率可由2018年的6.8%水平,升至2021年11.7%水平,于2020及2021年盈利分别达14亿元人民币及20亿元人民币,前景一片大好。

李宁无疑实现了收益的快速翻盘以及企业再次复兴。现在,我们提到李宁会想到那个出现在时装周上和一系列国际品牌同台竞技的运动潮牌。其实,2018年之前李宁还是和特步等传统运动品牌一样挣扎在国内运动市场中,但仅仅经过两年时间,李宁已经由一个资历不算年轻的国产体育运动品牌,成为了一个时尚气息十足,并受到年轻人追捧的运动品牌的。

李宁的“复活”可以从“中国李宁”这个公司于2018年推出的运动时尚系列说起,纽约时装周上一系列四字logo服装加上宣传视频展现的石狮子、天安门等中国传统文化象征,彻底地向外国人展示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国元素。国内市场惊叹于中国品牌于世界舞台崭露头角,秀场上的番茄炒蛋服、虎鹤双形卫衣、悟道2-Ace、蝴蝶鞋等迅速成为爆款,在天猫上线一分钟后直接售罄。

尝到甜头的李宁乘胜追击,带着2019 春夏新品登陆巴黎时装周,打的还是中国90年代复古风;在今年年初李宁于纽约时装周上再次登场,满满的中国山水元素,包括整个秀场有一种山峦云雾的中国风情;在6月份时,李宁同样以“行”为主题,携2020春夏系列新品亮相巴黎时装周,作品设计感又上了一个等级。时装周上接连动作不断,让人们期待未来李宁能够通过中国李宁带给大众多少惊喜。

三次被做空,市场老大安踏压力好大

相比于市场和业界对于李宁的期待和看好,安踏这几天过的可不太“太平”。如前文所言,7月7日,知名的做空机构浑水公司发布了针对安踏的做空报告,报告中提出,安踏的财务报表不可信,其之所以可以实现之前领先的营业收入,并不是因为经营状况良好,而是因为公司利用了其控制的一级分销商,提高了利润率,此举是具有欺骗性的。在浑水的报告发出之后,7月8日,安踏股价大幅下跌7.32%。甚至,在当日13时安踏公司不得不宣布停牌。

其实,早在2018年时,沽空机构GMT就曾经对安踏有过一次做空,它提出安踏的“利润率难以置信,(安踏)要么是世界上最好的体育用品公司,要么就是个骗子公司。” 这个评断杀伤力可谓相当之大,可能很多人奇怪为什么这些国际机构会针对一个看起来并不那么厉害的国产运动品牌。

但真正了解国内市场的专业人士目前绝对不会发出这样的疑虑,因为即便安踏似乎在我们心目中从来不是一个非常夺目的品牌,但观察一下市场的数据,你就会知道,原来如今国内市场排名第一的本土运动品牌正是安踏!截至7月11日,安踏的市值仍为1385.73亿港元,这还是在它面对做空压力下的表现;而人们认可较多的李宁的市值则仅为445.20亿港元,相差3倍还多。尽管安踏的产品设计看起来还停留在传统的运动装备的阶段,也没有华丽可以炫耀的时装周作品,但是,打开央视体育频道,安踏就会通过广告不断向你展现它的“财大气粗”。

其实,时尚行业集体忽视安踏的存在,也展现出人们对于三四线市场的忘却——中国数量广大的平民消费市场依然有着旺盛的购买力和需求,而一直以来的安踏,并没有将自己的重点放在明星代言或是更前卫的创意上,而是在努力在国内市场深耕,有限的消费能力在广阔的基数支撑下,时至今日,他们最需要的产品恐怕依然是“物美价廉”的安踏。

“路漫漫其修远兮”,国产运动品牌为“远行”各有策略

在理解了安踏的发展策略后,很多人或许会把安踏看作是一个不追求变化与设计,只追求市场效果的传统体育用品公司,这让人开始怀疑,当国内的消费逐步升级,人们对于产品的档次愈发的提升,那么安踏在今后的发展中是否会持续“向下”?而资本市场的反应,实际上也是对于这种看空的一个现象化的呈现。

但实际上,或许很多人并不知道,从2009年开始,安踏就逐步开始收购国际知名品牌FILA在中国的业务,而到了2018年FILA已成为安踏第二大主品牌。收购FILA后,安踏就正式开启了自己的多品牌战略,它先后收购了日本高端专业运动品牌迪桑特、英国的运动时尚鞋品牌斯潘迪、韩国户外品牌可隆等多个运动品牌,组成整个安踏集团的“矩阵式”布局,在这个金字塔阵型中,安踏是坚实的地基,其后专业、高、中、低档的品牌差异化布局,如此平衡着自己的市场表现。而在2018年,安踏联手腾讯等公司组成了一个投资者财团,也开始了自己的国际化之旅。在这种的思想引导下,或许今后我们会看到安踏更多成为一个“投资者”,用自己手上尚充足的现金流收购更多的品牌,从而弱化安踏品牌发展疲软的趋势。

相比之下,李宁接下去的思路就更加直截了,那边是将自己打造成为中国第一的国潮品牌,不同于其他运动品牌专注于街头元素或是高科技,仔细研究李宁最近几次时装周的作品,可以发现,它的重点一定是放在中国风和中国元素上。而售价并不算亲民的中国李宁,如今早已已经成为我们都开始接受和追捧的中高端市场的子系列,在我们心中,“爱国”一定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情怀,不过如果真的想要留住和扩大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优秀的设计和作品依然是最重要的因素。

李宁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它在今年恰恰新推出了一条全新的产品线COUNTERFLOW。不同于中国李宁的高端设计路线,COUNTERFLOW以李宁的体育精神为基础,分为“溯”系列及“源”系列,前者将中国传统文化和潮流运动产品进行跨界重构,后者则围绕最前沿的流行趋势进行设计。这个产品线路之后会有何表现,让我们可以保持对它的关注。

平心而论,小编作为站在国产复兴口岸观望已久的人,还是相当希望中国可以有靠自主设计和理念站上国际舞台,并且拥有可以和西方品牌分庭抗衡实力的国产品牌出现的,所以,希望大家可以接受它们行进路上的曲折,也期待这些品牌能自未来通过自己的努力,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责编:崇嘉】

评论

0评论
  • 用户名

全部评论(0)

    该文章暂时没有被评论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