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量与绝缘的物质问题】
2019-06-10 17:29:33
来源: 新华网
0评论
因人而异的摩擦动作,都能操作摩擦起电的实验方法,不仅没有任何危险,而且容易掌握“观察与实验”的全过程。
“摩擦起电实验”已经普及到了幼儿园,但是,美其名曰的电学理论知识,却要把它分解成“看不见摸不着”的电荷、电子、电场,一概而论静电、直流电、交流电的物质结构,根本没有认真考虑“电量与绝缘”的不同效率和矛盾,不难想象其中的道理,“绝缘限制电量”、“电量突破绝缘”的物质关系,属于相互制约的理论问题。
“绝缘棒与碎纸屑”的接触面积清晰可见,怎样检验“棒体上的电量大小”或形状?所谓的同性电荷相斥,怎样形成了宏观有效的整体电量?所谓的异性电荷相吸,怎样形成放电与引力的现象差别?所谓的“正电和负电”又是怎样“分别有效地”吸起了碎纸屑?
一个原子的直径是0.1纳米,它与正负电荷的直径相差无几,图片中的碎纸屑长度若按3毫米计算,类似3千万个电荷的一字排列,并且忽略了“纸屑的厚度和重量”,一个电子的直径约为0.000000001纳米,电学理论创始人根本没有考虑这些参数的比例关系。
在当代技术条件下,利用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却仍然无法检验证明电荷、电子、电场的真凭实据,照本宣科的专业学者,都是盲目解释计算电荷、电子的数量变化,确定电器设备消耗的电流大小,而没有考虑这些个体的数量变化,又是怎样形成了稳定的电压?
没有导电材料也就没有直流电和交流电,没有绝缘材料也就无法生产、控制、使用直流电和交流电,自然环境中的静电,根本就没有这些“导电与绝缘”的材料限制,如图所示:从手臂到发梢的静电做功,也没有构成类似直流电和交流电的有效回路,而且影响不到实验者的脑电波,电量与绝缘的物质矛盾显而易见,事实真相简单可靠。
【责编:崇嘉】
评论
全部评论(0)
0评论 2571天前
0评论 2570天前
0评论 2570天前
0评论 2570天前
0评论 2570天前
0评论 2571天前
0评论 2570天前
0评论 2570天前
0评论 2570天前
0评论 2570天前
用户名